———— 平昌县2008年廉政文化进校园演讲比赛演讲稿
平昌县得胜中学初2008级1班 陈奕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全体同学:
我演讲的题目是《干干净净服务,清清爽爽做人》。
“公生明,廉生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这些格言名句对我们的教育和警示,凝聚成一句话:干干净净服务,清清爽爽做人。
我们谁都知道“人”字该怎么书写,一撇一捺,顶天立地,不蔓不枝,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好一个“清爽干净”,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啊!
我们都崇尚廉洁,讴歌廉洁,都赞美廉洁自守、刚正不阿的人。“头上三尺有神明”,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供奉在我们心灵的殿堂:他,可能就是“惩恶扶善”的钟馗,就是“竭忠死义”的包拯,就是活在人民心中的焦裕禄,就是新时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孔繁森、任长霞、郑培民……也许就是我们在座的某位领导,某位老师,某位同学。
事实上,廉政文化早已步入了我们的校园,早已溶入了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校园,墙报、宣传标语、专题讲座、各种竞赛活动、师生的精神风貌都在诠释着“廉政文化”的内涵,“廉洁”之花处处开!老师被誉为教书育人的“拼命三郎”,领导被誉为香远自清的水中“莲荷”。
我们王校长总是不时地跟老师们说:“廉洁勤政是我们学校质量求生存的根基,只有心地纯正无私、视事业如生命的人,才能撑起我们事业的天空。”他不但这样说,而且身体力行。他不沾烟酒,最大的嗜好就是到校园各处走一走、看一看。在2003年暑假危房改造工程中,常常与后勤的同志吃住在工地。他生活节俭,经常和我们一起在学生食堂用餐;他关爱学生,经常带领班主任与留守学生一起共度周末,就在前些天,我还看见他与高三同学一起座谈。
赵光华老师,全国优秀教师,共产党员,虽是渠县人,却把所有的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得胜这片热土。他劳苦功高,却把分给学校唯一的高级指标让给了别人。退休了,依然心系校园,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去年患食道癌,生命弥留之际,留下的唯一遗嘱就是“不要给学校和组织添麻烦”。追悼会上,他的学生为他致悼词,声泪俱下,天空也感动得流泪。还有我们学校的无数的班主任,每天在家只有三顿饭的时间,把全部时间和爱都献给了学生,他们心里装满了学生和他们的事业,再也盛不下太多的名利诱惑!正是他们的贡献,才锻造出了得胜中学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科学苦干的集体品牌!
但是,永远保持来自母体的干净清爽,被人供奉在心灵的殿堂,又谈何容易!因为,我们都需要衣食住行,我们都有七情六欲,我们都有割舍不断的亲情、友情、男女私情,我们都渴望建功立业、名留青史,难以摆脱现实中的种种羁绊。或许,某些人为了收获私利,就是管不住他们巴结讨好的笑脸,管不住他们请客送礼的脚步,管不住他们攀附权贵编织关系网的双手,管不住他们一手遮天的种种私心和欲望!
还有些人,腐化堕落,不珍惜人民赋予给他手中的权力。他们要私欲,不要公德;要权利,不要法纪;要自己,不要人民。结果被孤立,得不偿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陈克杰;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一个人,丧失“干净清爽”的人格和人品,骨子里是因为极端个人主义,本质上就是一个人的操守问题。廉政需要操守,而校园就是培养操守的摇篮,就是我们心中的圣地,它使狭隘和自私的人无处遁形、无地自容。校园是清扫我们思想灰尘的优良场所。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自我反省,永远做一个“干净清爽”的人。当今中国如何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如何凝聚民心?胡锦涛总书记告诉我们,那就是“干干净净”服务。惩治腐败,还得靠我们全民的力量!我们永远都不要失去做人的资格和权利!我们呼唤“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时代精神!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大家,哪有小我,让我们牢记老师们的叮嘱和殷殷期盼,“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干干净净服务,做一个清清爽爽、顶天立地“大写”的人!
谢谢大家!
指导教师:苟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