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昌县2008年廉政文化进校园演讲比赛演讲稿
平昌二中—张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共护一方明净的校园
几天前,我接受了学校分配给我的任务,参加全县“廉政文化进校园演讲比赛,”说实在话,我对“廉洁”一词的理解还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廉洁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去问学校领导,他说:廉洁是一棵松,在万木凋零的冬日,她依然挺拔翠绿,我去问我的老师,他说:廉洁是一片云,无论是凝成水、结成冰,她都依然洁净晶莹,我去问我的同学,他说:廉洁是苦藤上结出的甜果,别看起来很甜,但他心里却很苦。
他们都说:当不廉洁行为的潜流,在暗地里悄悄涌动的时候,她如一座坚实的提坝,承载了江山永固的大任。
当不正之风的寒潮,在沙尘的助长下向我们袭来的时候,她如同一道宽广的绿色屏障,阻碍着荒冷人心的沙漠。
当腐败分子的脏手,在权力的包装下肆意掠夺人民血汗钱的时候,她如同万道天光,担负起反腐肃贪,除妖斩魔的神圣使命。
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开始崇尚“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拜金主义。
曾几何时,人们都在争宠“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的权力主义。
曾几何时,人们耳畔充斥着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有金钱至,二者皆可抛”的呐喊。
钱、钱、钱,难道我们的生活只是为了钱而打转吗?
放眼祖国大江南北,不为钱而生、不为权而活,勤政廉洁的好干部比比皆是:
孔繁森,一个震撼着千千万万颗心灵的人,他为了党的事业两度进藏,历时十载。他爱民如子,心系藏胞,扶危济困,情暖高原。他求真务实,踏险履艰,克尽职守,淡泊名利。孔繁森以他的党性修养和人格力量在人们心中构筑起一座永久的丰碑。
罗应禄,我公安好干部,他常常说:“自己是共产党员,无论在啥地方,都要保持党员的本色,扎扎实实,勤奋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想与他拉关系走亲戚的何其繁,他何曾办过一例?经他手与金钱有关的案子何其多,他何曾捞取过一分?托他办事而贿赂他的何其盛,他何曾受过一厘?最后,他走了,在工作岗位上走了,他走时没留下任何钱财,却带着人民的爱与信任,载着同志们的敬意与怀念,牵着亲人的企盼与呼唤!他无愧无悔地走了??????!他,在人们心目中构筑起了另一座永久的口碑!
看看他们,是为了钱而打转的吗?是为了权而活着的吗?不,绝对不!他们,没留下钱财,可他们却把春天般的温暖留给了人民群众,把执着的追求融入了党所交给的事业,把清白的人生留在人间!
或许,有人会说:“清白值多少钱?没有钱行吗?
的确,在如今的商品经济社会中,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了钱,妻儿子女才有依靠,有了钱,衣食住行才有保障。可我们试曾认真想过“钱该从何而来?”“权该为谁而掌”?
如王宝森,“不廉则无所不能,不耻则无所不为”吗?他身为京官,却为了钱和享乐滥用职权,大肆侵吞、挥霍、挪用巨额公款。他道德败坏,不知廉耻,声色犬马,生活糜烂。他那腐朽的思想,堕落的行为被人们所唾弃。真是“轻如鸿毛”,不,他连“鸿毛”都不配!
人生在世,清清白白地来,何苦要龌龌龊龊而去呢?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俭来败由奢。”商纣王的荒淫无度,为后世留下了千古骂名和笑柄;秦王朝的专横与挥霍,仅仅使盛极一时的辉煌气象昙花一现;清王朝“三年清知府,万两雪花银”的事实,使中华民族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罪恶深渊;共和同成立之初张子善、刘青山那桩惊天大案,对我们每个人无异于警钟长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荣辱。”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在思索中前行,以史为鉴,我们的事业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我们理当履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肩负起振兴民族兴亡的重任,展现出新的时代学子崭新的精神风貌。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当“胸怀祖国,放眼天下”,以服务祖国和人民作为自己最高的人生目标;以勤学励志为己任,从大处着眼,以大局为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发扬革命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生活上不讲排场,工作上不计回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觉抵制社会不正之风,逐步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争做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现在我知道了:廉洁是一种官德,也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境界,她使人威严,更使人崇高。她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她是政治文明的一种理念,她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民主思想的结晶。
让廉政之风吹遍大江南北,钱财之道亮响你我心中!
愿我校园永升廉政之风!愿中华儿女永享安乐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