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全国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以来,不少地方认真组织,有一些领导可能是第一次真正接触信访工作,而且一接访就是一整天,扎扎实实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困难,简单问题,能立即解决的马上解决,复杂的问题,也会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处理。
今天有幸参加了一个会议,会上,一位组织部长在讲话中,谈起了昨天参与“大接访”的感慨。他讲了他接待的两个上访案例,事根本不大,可是都找到了县里。
一个是老人反映儿子、儿媳不孝顺,被他们赶出家门。这位老人先是反映到村里,村里说没办法,反映到乡政府,乡里也说处理不好,要他找县里。没办法就只好到县里反映这个问题。这位领导当时听到反映后,立即给乡里去了电话,并安排派出所出面,协调解决了这个问题,很快嘛!
第二个是一位退伍军人反映自己下岗在家,家庭生活困难,因而在街上摆了个“观天象”的望远镜小摊,因为没有交管理费,被城管局没收了。找到城管局求情,城管局也不做调查,也不考虑特殊原因,硬是不还给他。他只好找到县里,最后也是一个电话,东西才还给人家。
当然还有一些事,只是这两件比较典型而已。这位县领导很有感触的说,通过这次接访,切实体会到了百姓的的困难,体会到了他们的一些诉求解决的艰难,象这样的活动,对于改善干群关系很有好处,对于了解群众很有好处。可是也反映了一些问题,象这样一些小事,为什么就不能化解在基层?为什么就非要推到上级呢?除了一些大的政策问题以外,有很多小事完全可以解决在基层嘛!只要基层稍稍有点责任心,有一点对群众的感情,充分体谅群众的困难,就完全可以解决,根本不需要反映到县里来嘛!
当前,由于很多原因,矛盾相对比较集中,可有很多矛盾完全都是小事,可由于基层不够重视,不以为然,非要等到事闹大之后,才想到去急、才去解决,这也正是百姓信奉“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原因所在,他们知道不搞点大的动静,是没有领导重视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干部反思。从很多群体事件来看,起因都是一些小事,可是由于前期工作的无动于衷、拖拉推诿,由于对群众利益的麻木不仁和侵害,才最终酿成大的事端,这些教训应该好好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