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观看了电影《村支书郑九万》。该片以纪实风格,讲述了浙江省永嘉县后九 村党支部书记郑九万十几年如一日,在大山深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观后沉思,“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古训,萦绕耳畔,激荡心田。
忧民之忧,就要努力知民之忧。一个没有“汗滴禾下土”体验的人,很难有“粒粒皆辛苦”的认同感。同样,一个高高在上、官气十足的干部,不可能对群众有真感情。郑九万生活在村子里,正是从村民们火灾事件的痛苦和种菜销售不畅的艰难中,看到了拉电、修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可以说,只有始终保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高度责任感,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民盼、民忧,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
忧民之忧,就要竭力为民解忧。忧,是一种心态,更要变成一种行动。群众利益无小事。了解了群众所需所盼,就要选准切入点,找准突破点,切实采取措施,坚持抓具体、抓深入,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从衣食住行的一件件具体事情抓起,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形象工程,扎实工作,务求实效。
忧民之忧,还要尽力让民少忧。由于受方方面面因素影响,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难题,有很多是可以避免或解决的。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作决策、办事情时,想在群众前面,设身处地地为群众考虑,多想想能给群众带来哪些好处,可能会给群众带来哪些损害,切实保障和维护群众的利益。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群众在干部心中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党员干部只有切实做到忧民之忧,才会使干群齐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事业才会获得强大支持和不竭动力,才能更好更快地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