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海南文昌市委原书记谢明中因索贿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审被判死缓。他是海南省目前查处的涉案金额最大的腐败分子。
谢明中不仅成为“海南第一贪”,还是典型的“双面人”。他的做人原则是:“工作捞钱两不误、一起抓”。在台上,他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地方官形象。据说,他任文昌市委书记的5年间,文昌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市财政收入增长5倍”。但在台下,他却把职务和权力变成了大肆捞取金钱的工具。
谢明中的“双面人”角色具有很强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明明是视钱如命、贪得无厌,却吹嘘自己“来文昌没带一个亲人,也没有一个亲人在文昌做事,没谋一点私利”,一副超凡脱俗、两袖清风的样子;明明是玩弄女性、权色交易,却常把“公则明、廉则威”挂在嘴上,一副正人君子、道貌岸然的样子;明明是巧取豪夺、中饱私囊,却在干部大会上赌咒发誓:“良心第一,没有良心的人是做不成事情的”,一副正直无私、清正廉明的样子。荀子有言:“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谢明中这类言行不一、美言恶行的人,怎不让人痛斥为“国妖”呢?
谢明中为什么会装扮成“双面人”?他这种以“政绩光环”掩盖腐败事实的贪官,实际上深谙“政治需要”和“升迁路径”。他知道创造一些引人注目的“政绩”,捞得一个“清廉”的名声,捞取几顶“华美的帽子”,这样不但可以掩盖腐败事实,还能骗取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引开”执法机关监督的视线,有效规避“打击风险”,而且还有可能捞取更大的“政治资本”。于是,他就着力编造自己“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形象,炮制了那本在当地“发行量”最大的书《我当市委书记这三年》。
既遗憾又可悲的是,有的人被谢明中的“双面人”表演迷惑住了。一时间,文昌赞美谢明中的诗歌颇为流行,比如,“风雨兼程三年多,文昌崛起唱新歌;劳苦功高是哪个?姓谢书记人人说”。试想,如果谢明中的伪装不被及时揭破,他的职位是否会越来越高?贪污受贿是否会越来越严重?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的危害是否会越来越大?谢明中触目惊心的表演,告诫我们要高度警惕官场“双面人”,因为像谢明中这样喜欢表演的官员并非只有一个。
警惕官场“双面人”,需要从进一步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加强监督上下工夫。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靠得住、有本事”的人。政治和作风上“靠得住”是前提,实际工作中“有本事”是依据。“靠得住”却“没本事”,显然难以胜任;“有本事”却“靠不住”,则有可能出问题。像谢明中那样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人,即使有“天大的本事”,最终也会砸锅。选用领导干部后,各种监督也应跟上,预防领导干部像谢明中那样“大搞家长制、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并及时识破“双面人”的伪装。
当然,我们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官场“双面人”的表演,只不过是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少数腐败分子采取的一种“应变术”。从谢明中之流的落马可以看到,“双面人”可以蒙蔽人们于一时,但不可能永久地伪装下去,狐狸尾巴终究会被揪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