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懒惰,我们脑海里马上就会想起四体不勤、好逸恶劳、无所事事的懒汉。一个人如果形体懒惰,往往很容易被人发现并招致批评。还有另外一种懒惰,那就是思想上的懒惰,这种懒惰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且危害性更大。针对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懒惰”倾向,邓小平同志曾批评说:“我们的思想懒汉不少。”对此,我们必须加以警惕。
“思想懒惰”虽然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却也不是无迹可寻的。染上这种“毛病”的领导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创新性,满足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而不去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的客观实际,抓住主要矛盾对症下药;有的眼里只有成绩没有问题,沉迷于一些“锦上添花”的花架子;有的喜欢空谈一些“大口号”,摆出一些“大场面”,眼高手低,脱离实际。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思想懒惰,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智慧。缺少智慧的领导干部,就难以形成独立见解,自然无法担当为一方发展“出主意、谋思路”的职责。由此可见,“思想懒惰”是领导干部的大忌,领导干部必须谨防之。
克服“思想懒惰”,必须加强学习,增强理论素养。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不仅是求知上进、充实人生的需要,更是把握形势、尽职尽责的需要。通过学习和思考,获得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就能使学习和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克服“思想懒惰”,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客观实际,而客观实际决不是领导干部靠拍脑袋就能够想出来的,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获得真知。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亲身体会,经常接触普通群众,倾听他们的肺腑之言,获取第一手资料。
克服“思想懒惰”,关键还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懒惰”,归根到底是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扭曲,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该自觉地把掌握权力看成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努力为群众多干好事、干实事、干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