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是我国古代与箴文性质相近的一种文体。古人为了自省自戒,将题写后的文字置于身边座旁,以备随时观览提醒自己,故称“座右铭”。它与器物居室铭、山川铭一样属于警戒性铭文中相当流行的一种。其名称和最早的作品都来自东汉学者崔瑗。其撰写的《座右铭》,总结自己言行不慎、刚强招祸的经验教训以自戒,对后世影响很大,引起许多人模仿,从而逐渐成为古人修身立世的一种方法。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因仰慕崔瑗《座右铭》,曾写《续座右铭》,来抒发“其间似有未尽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表达自己写书着述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和决心,用项羽大破秦兵、勾践灭吴雪耻的典故写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座右铭来激励鼓舞自己。曹雪芹为专心撰写《红楼梦》,曾将“富非所望不忧贫”之句用草书写在屋内墙上,表达了自甘淡泊的生活态度。一代名臣林则徐出任两广总督指挥禁烟,深感责任重大,写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座右铭,勉励自己清正廉洁,光明磊落。
由此可见,座右铭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式,以其简练、精彩的文字浓缩了人们的志向、情怀、意志、态度。古往今来,许许多多仁人志士正是用座右铭作为自己行动指南,登高望远,身体力行,自勉自励,自省自戒,而成就一番事业的。
因而可以说,健康向上的座右铭,能够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成为人生前进的动力。少年时代的鲁迅酷爱读书,曾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为座右铭,激励自己珍惜光阴,时时处处早于别人,走在时代前列;青年时代的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写下了“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的自勉联,显示了自己的抱负、情操和治学态度;中年时代的李大钊以“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以拯救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耄耋之年的朱德元帅,书写“革命到底”,表现出共产党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风亮节。伟人、名人的座右铭,字句凝练、寓意深刻,既给人以思想启迪,又给人以心灵享受,真可谓是无价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后人去承继、实践和光大。
如此看来,不论时代怎样变化,座右铭都没有过时。一个人欲修身立世,建功创业,的确应该有格调高雅、积极健康的座右铭来指导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