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廉政网——招标·招财·招祸──如皋市招投标中心原副主任 邓建龙案件剖析 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提款会被冻结卡吗_365bet有app吗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史镜鉴

        招标·招财·招祸──如皋市招投标中心原副主任 邓建龙案件剖析

        【字体: 】 【编辑日期:2010/4/30】 【作者:监察局】【阅读:】


         
            近年来,针对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现状,从上到下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招投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为招投标工作提供了法律规范;各地招投标中心的建立,则为招投标的规范操作搭建了平台。 
            然而,如皋市招投标中心原副主任邓建龙视制度为儿戏,拿原则做交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捞取好处,使得建设工程招投标这个遏制腐败的措施成为其捞取钱财的手段,而立之年的他也因此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且看邓建龙是如何捞钱的。 
           
           
            招标信息:资源共享
         
         
            获得招标信息是参与投标的前提。作为建筑之乡的如皋,有大大小小的建筑公司90多家,项目经理1450多个。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谁能获得招标信息,谁就有可能获得竞争机会;谁先得到招标信息,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占得主动。而作为招投标中心副主任的邓建龙,更是深谙招标信息的含金量。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招标信息必须在国家或省一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媒体发布。然而,实际操作中却是大相径庭,信息发布的时间、方式大多由个别人决定,本应由大家公平享有的信息资源成了他个人手中的交易筹码。某建筑公司项目经理顾某给邓建龙奉上2万元和一台笔记本电脑,便处处得到他的关照。几次较大工程的招标信息,邓都是在第一时间告知顾某,使其比其他项目经理抢先一步拿到投标介绍信,在标书的制作等方面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从而承揽了不少工程项目。 
          
           
            生财之道:“技术指导”   

          
            刚到而立之年的邓建龙,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为人精明,十余年建设系统的工作经历使他对工程造价、招投标程序了如指掌,而这一技之长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财源。还是那个项目经理顾某,在参与某校综合楼工程竞标时,自恃给邓建龙送过钱中标没问题,结果因标书质量低劣而落标。落标的顾某急不可耐地打电话给邓建龙,询问落标的原因。按照规定,评标的情况是不能向投标人透露的,然而,刚刚收了顾某1万元的邓建龙顾不了这些,将评标的情况、标书的缺陷等一一相告。得到邓建龙“技术指导”的顾某果然汲取教训,在接下来的某培训中心工程招标中一举中标。“采纳了我的建议,结果证明是成功的。”邓建龙颇为得意地说。某镇建筑公司刘某曾经参与几个工程的竞标,都因标书错误而被定为废标。经过“高人”指点,刘找到了邓建龙进行“技术指导”。不负厚望的邓果然点石成金,刘某的标书质量突飞猛进,在移动通信公司工程中一举中标。5000元“辛苦费”也因此进入了邓建龙的腰包。 
          
           
            “致富”秘诀:知情不报

         
            作为招投标中心的副主任,邓建龙具体负责开标、评标、定标和订立合同等重要环节的工作。作为业内人士,他深知这些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漏洞:“投标单位为了能中标,存在着以他人名义投标、请其他单位陪标、因资质不够挂靠其他单位和建设单位内定中标对象等现象。”发现并纠正这些问题,对邓建龙来说也并非做不到:“这些现象在开标、评标环节中不被发现的话,在合同订立和工程检查中也会暴露出来。”然而,邓建龙不是想方设法去纠正问题、堵塞漏洞,相反却将漏洞当成自己又一个生财之道。“他们送钱给我的目的就是要我在自己负责的环节上对他们予以关照,让他们不受处理。”办案人员在调查中发现,凡送钱给邓的投标单位,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某镇建筑公司冯某刚刚中了一个学校餐厅楼工程的标,就被邓建龙截住:“今天有没有找几个单位陪标?”心虚胆怯的冯自知瞒不过精明的邓主任,赶紧掏出2000元以请吃饭的名义呈上。某城建筑公司的王某,在参与竞标的过程中既有以他人名义投标、又有请人陪标的现象,忐忑不安的他同样以2000元堵住了邓主任的嘴,从而顺利地揽到了工程。“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邓建龙对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现象三缄其口,其原因就在这里。 
             
           
            沉痛教训:见财忘法 


            邓建龙从一个职中毕业生起步,走上如皋市招投标中心副主任的岗位,曾令不少同龄人称羡不已,他也的确为之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是,而立之年的他不立反败,又让许多人扼腕叹息。探究邓建龙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他的主观动因,见利忘法是他的沉痛教训。“到了招投标中心之后,接触的老板个个都腰缠万贯,穿着打扮时尚高档,觉得心理失衡,觉得自己和别人一样做事,为什么别人就住别墅、穿名牌,啥也不缺,自己还得省吃俭用呢?”心理的失衡导致了行为的乖舛。虽然,第一次面对投标人送来的1万元巨款时,邓建龙的心里也曾十分矛盾,但最终金钱的诱惑力还是超过了党纪国法的约束力,他在私欲的驱使下走上了一条葬送自己政治生命的道路:“收了一次又一次,就像吸毒者中毒一样越陷越深。”直到案发,他才如梦初醒,“人一旦变成金钱的奴隶是可悲的,在这方面栽跟头太不值得了,拥有太多的钱有什么用?不是通过劳动获得的正当收入又怎敢暴露在阳光之下呢?”前不久,如皋市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邓建龙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刑3年6个月。邓建龙的悲剧,对每一个身处热点岗位的党员干部来说,不无警示意义;邓建龙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我们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招投标来说,也不无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