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而敏感的话题。党在农村最基层的干部——村干部,就是涉及“三农”难题中十分重要的解题人。这群以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为首的一班人,与农民群众鱼水相依关系密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致富带富能力、服务引导水平至关重要。如果他们中有人不能廉洁奉公,甚至是向纯朴善良的群众伸出了贪婪的“黑手”的话,那将是事关党的惠农方针政策的落实、事关党和政府形象的大事情。在如东县苴镇凤阳村有这样一位村农经员,在任村干部短短两年时间里,频频向村集体的钱袋子伸进他那贪婪的黑手,无耻侵吞集体资金三万多元,最后落得了身败名裂、为一方百姓所唾弃的下场。
歪嘴的和尚念错了发家致富经
座落在南黄海之滨的如东县苴镇凤阳村,是一个民风淳朴、生态优美的村庄。这个具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尽管勤劳善良的村民们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栽培着闻名遐迩的“金凤”牌西瓜等农副产品,但由于没有工业经济的有力支撑,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还只有三千多元,这个自然村落在当地仍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在村集体和村民们同心协力奔向小康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凤阳村村干部之一农经员季某又在做什么呢?
2002年1月的一天黄昏,凤阳村五组的一条砂石路上,村农经员季某背对着冬日残阳,拖着他那疲惫的身躯和晃动的身影,朝着号牌为308号的家中走去。一路上,季某咳嗽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一边骂着自己得过肝炎不争气的身体,一边骂着自己连日来总是不争气的手,因为刚刚结束的那场“笃子胡”他又输掉了几百元。他觉得自己在这凤阳村也算得上个人物,但身为村干部一年忙到底的薪水却只有五千多元,想到自己的赌本早已捉襟见肘,再想到家中房屋装潢、儿子上学的许多用钱处,他的心中更加感到晦气和伤神。在剧烈的咳嗽声中,季某踏进了自己的家门,却突然想到了前两天县委宣传部送来的那笔未入账的12000元扶贫款,便迫不及待地拿出账本仔细盘算起来,一个全新的“致富经”霎那间在他脑海中诞生了。第二天,季某拿出其中的8000元去买了桑树苗,又支付了村党员冬训费、法律服务费和路砂款等,用得只剩下600元钱,但始终未将这笔钱记入集体的收入账。一周后,他又将上述的路砂款等4800元在村账上作了财务支出,经过这样的运作,既让村里其他干部认为12000元扶贫款已用完了,他却明支暗报净“收入”了5400元。在报支这笔钱后许久,都无人过问这件事,季某那颗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变得坦然了,他暗自慨叹自己勇敢掘出的这“第一桶金”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总额恰好是他辛辛苦苦工作一年的总报酬。就这样,一个本可以用工作报酬加上一两项家庭种养项目奔向小康生活的村干部,却因为好逸恶劳、陡生贪念而从此走上了违法侵占的邪路。
贪焚的黑手频频捞取村集体资财
俗话说:“上头千条线、下边一根针”。这村委会里的农经员,可谓是“针尖上的干部”。别看它小,但却很重要,村民百姓与村集体发生的每一笔费用,无论是福利补助、上缴税费等一切经济往来事项,都必然经过季某这个村农经员的手。可季某的贪欲魔盒一旦打开,对这每一笔经过他手的集体财产,生黑心伸黑手,机关算尽地从集体蛋糕上切下一角来供自己享用。
2002年底的一天,镇上分管村工作的干部和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首的全体村干部,聚集在凤阳村村委会主任的家中,共同商议村民顾某某上缴承包村车口费用的事。在弥漫着的香烟雾气中,村党支部书记提出顾某某两年来的承包费,按每亩19元的标准计算,应当上缴村集体5600元。但顾某某以许多村民的水费没有收上来为由,坚持不缴承包费。于是,镇村干部们就此事进行讨论,当场决定只要顾某某一次性上缴村集体3000元。顾某某高兴地回去拿来了现金。一直参与其中的季某,却在暗地里盘算着刚到手的钱该如何“运作”了。饭后,季某将村支书拉到一旁,拿出1000元算作他的两年“话费补贴”,他将余下的2000元付了渡船工资等陈欠往来。悄悄地在村账中报支了渡船工资等费用,再一次采用重复支出的手段将2000元现金收入囊中。
如法炮制,季某又将村集体补助给因妻儿落水死亡的村民李某某家的3000元、村集体年终发给三个五保户的1500元钱等费用捞到自己的腰包中。尤其胆大包天的是,他在2002年至2003年,竟然将黑手伸向直接发给受灾村民的农业税灾减款,采取收入不入账、虚假报支手法疯狂攫取17325元。到了这个时候,利欲熏心的季某已将村集体的资财看成了可以让他任意切割的蛋糕,肆无忌惮地疯狂占有了。所以,难怪有群众知情后痛骂说:叫季某这种人做村农经员,真是找来猴子看果园——村民们的血汗钱被他越看越少了。
罪恶的灵魂警醒在道德法律面前
眼看着凤阳村的经济发展如老牛拉车缓慢而行,而一些村干部致富带富的工作一时之间也实在难有大的起色,却还依旧“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吃吃喝喝。村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他们的问题。群众的呼声岂能怠慢!2003年8月6日,如东县委农办会同苴镇审计站、农经站、财政所,共同对凤阳村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审计,马上发现该村存在农业税减免的减免对象、数额与村到镇财政所结报的情况明显不一致,还有重复报支等经济问题,当即提请有关部门进一步审查。随后,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迅速介入,重点对季某进行了审查,很快在账册中发现了他留下的一个个“黑手印”,初步查出了他的一些经济问题。与此同时,县纪委决定对季某立案调查,对他的经济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
季某被“双规”后,经过县纪委调查人员的耐心教育和帮助,这个昔日在凤阳村趾高气扬的人物,终于开始低下头来审视自己的一双“黑手”,真正从法纪和道德的角度,对自己昔日的行为进行反思和忏悔。1998年12月入党的季某,此时深深感到自己“几年来记了一本自欺欺人的糊涂账,实在是愧对村里的父老乡亲、愧对家里的老婆孩子,也辜负了党组织多年的教育和培养;一个村干部捞了这么多钱,实在是不可饶恕的”。面对季某的忏悔,办案人员也感到,季某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侵占集体资金总额达31665元,除了其个人的主观原因外,对村级财务的监管不严也是重要的客观原因。主要表现:一是镇农经部门监督乏力,季某担任村农经员达6年之久,所记账目一直比较混乱,镇农经部门不应该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二是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季某所在村的两任村党支部书记都没有行使好财务审批的管理权;三是村级财务监督制度不健全,村集体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形同虚设,这也给季某捞钱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此外,一些村干部的不良作风和习气,无形中也给季某在思想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如村集体某一年的吃喝招待费竟然高达3万多元,也就是说村干部们平均每天要吃去近百元的集体资金,这样的干部作风又怎能“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呢?
前不久,我们见到了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的季某,他正冒着酷暑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用他辛勤劳动的汗水洗刷自己手上的黑迹,用自食其力的新生活来忏悔自己过去的罪过、找回心中往日的美好和宁静。“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故事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演绎,这个案例并非是一个终结。它警示我们,村官虽小,但在事关党的惠农政策的落实、事关国计民生的事情上,小小村官却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切实维护党和政府在基层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斩断伸向村集体钱袋子的“黑手”,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