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政府原市长助理兼秘书长吕冠今现身说法
吕冠今,黑龙江省绥化市政府原市长助理兼秘书长,因犯受贿罪2005年9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现在哈尔滨监狱服刑改造。
这是吕冠今在今年5月哈尔滨市检察院和市委党校组织的警示教育活动中所作的现身说法。
我曾有过一帆风顺的仕途之路。1983年12月我在原黑龙江省绥化市(县级市)的机构改革中,被破格提拔为市农业局副局长,成为当时市里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1986年又调入原绥化地委政研室担任经济组组长,并在1988年被提拔为副处级研究员,成为当时绥化地区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1991年,组织上派我到当时黑龙江省最贫困的明水县担任副县长,1995年我又被派到绥棱县担任县委副书记。1996年我被调回地委机关,先后担任地委政研室主任、地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1998年,我又到县级绥化市担任市委书记。2000年底调任地级绥化市政府市长助理兼秘书长。
回顾自己20多年不断成长的历史,我一次次陷入羞愧、悔恨、痛苦的复杂心境之中。我由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逐步成长为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如今又以戴罪之身成为阶下囚,这绝不是偶然所为,而是有其必然的复杂渐进的蜕变过程。应当说,在走上领导岗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是十分珍惜自己的政治前程的,没有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发生变化,是在担任县级绥化市委书记之后。
现在回想起来,是四种心理害了我自己。一是补欠账的心理。我长期搞调查研究,最多的时候每年要有七八十个通宵加夜班搞材料,到两个县市工作担任的也都是副职,回到机关主持两个部门的工作,也都是清水衙门。自己辛辛苦苦奋斗了这么多年,一直没得到什么实惠。所以,在自己走上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岗位的时候,便产生了一种补欠账的想法。二是不平衡的心理。担任市委书记之后,面对挥金如土、花天酒地的富豪,面对自己辛勤的付出和少得可怜的积蓄,我的心理逐渐失去了平衡。三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当时,绥化正值撤地建市的前夕,自己何去何从尚未可知。如果回到机关工作,自己就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于是我就想抓住有利时机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否则就会时过境迁。四是侥幸心理。自己一直以为反腐败就是抓倒霉的,自己不会倒霉到撞上枪口的程度。
正是在这四种心理的驱使之下,自己在金钱的诱惑和利益的强力吸引面前,在一些怀有个人目的的前呼后拥、投我所好的围攻者面前,我曾经清醒的理智、牢固的防线和严格的自律渐渐发生了变化,放松了应有的警觉。我渐渐地由吃吃喝喝、收些农副产品及名烟名酒,转变到大胆收受现金,对于那些以事后感谢、年节拜访、奖金酬劳等名义出现的送钱送物者逐渐失去了拒之门外的勇气,心安理得地把这些款项作为灰色收入而装入囊中。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收受了30余人送来的款物达50万元。我终究未能抵挡住金钱的诱惑而成为邪恶欲望的俘虏,使自己背上了一副沉重的十字架而被送上法庭。
被判刑投监之后,我一直在反复思索自己发生蜕变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我深深地感到,自己之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到今天这一步,最重要的是自己没有很好地坚持崇高信念的不懈追求。首先,自己逐渐地在思想上被锈化腐蚀,错误地认为在当今时代所谓的理想和信念已经显得苍白无力,只有财大气粗才能决定人生的命运,使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定位在金钱万能的腐朽理念之上。其次,自己身居市县主要领导的重要岗位,本应把手中的权力视为庄严的政治责任,去体察群众之苦、解决民生之难、化解百姓之忧,但自己却把这些置于脑后,把手中的权力变成了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第三,就是自己没有很好地坚持廉洁自律。我虽然逢会必讲反腐倡廉,但自己却未能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面前坚守住防线,还无知地以为总不至于如此倒霉而撞到枪口。于是,在既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又丧失严格的自我约束的情况下,逐渐膨胀的欲望最终导致我触犯了党纪国法。
我被判刑之后,从昔日的一路风光跌落到人生的谷底。我愧疚地感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亲人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给刚刚考上大学的儿子的心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我的妻子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打击和压力,我的岳父因为我的事情而病情加重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如今,我不仅失去了原来所拥有的一切,更谈不上晚年的幸福与尊严。现在,服刑尚不到三年,我在50岁生日那天写下几句诗,记述自己的人生感怀:
欣逢贱辰伴凄凉,
黯敛愁容掩疏狂。
细品残茶当美酒,
仰观皓月做烛光。
唤取清风抚旧痛,
携来孤影治新伤。
半世荣辱成旧梦,
一生功名付黄粱。
这就是我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我在人生道路上发生的这一场完全由于自己的过错所造成的人生悲剧,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我以自己人生悲剧的痛苦经历发自内心地提醒和忠告大家,要倍加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倍加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牢牢把握住人生底线,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