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22人120次贿赂,六年间平均每天收受贿赂1.37万元,用假身份证开设66个银行账户,涉及犯罪金额3100万元。
一
到这里两个多月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对“自由”二字的认识。以前上班工作,即便在农村老家当农民的时候,只要遵纪守法,都能享受到人生自由的快乐。而现在我被“双规”,还有进看守所、坐大牢,彻底失去了一个普通公民应享有的自由。失去了自由,才懂得“自由”二字的真正意义。自由对于人生是何等的珍贵啊!想想自己高中的大多数同学都在农村当农民,生活很艰难,自己比他们不知好上多少百倍;即便在都市,自己在处级岗位上,夫妻俩工资福利收入不低,生活比较优裕,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呀。为什么就不知足呢?现在连“自由”都没有,谋求那么多不义之财干什么?又有何用?若有来世重新选择,我宁可选择过自由快乐的平民生活,也不会去违法奢求所谓的“富贵”。
——张建辉《我的深刻检查》
在“双规”点,面对着办案人员和记者,张建辉一下子跪了下来:“都是我的过错,我愿意配合组织坦白交代自己的问题……”
见到这一情景,记者心里是别样的滋味。“男儿膝下有黄金”啊,昨日还是一名意气风发的局长,今天却落到了如此的地步。金钱是魔鬼,它可以使人上天堂,同样也可以让人入地狱。此时的张建辉可把自己恨透了:金钱的满足转瞬成空虚,愉快与欢乐,眨眼变为烦闷与苦痛。
但生活中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不见棺材不流泪”。此前的张建辉对金钱可谓是贪得无厌,不择手段,肆无忌惮,几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从2000年至2006年的6年时间里,向他行贿的工程包工头共22人,贿赂次数达120多次,行贿赃款超过100万元者达7人,其中近半的包工头行贿次数超过5次以上,最多的达15次。对于行贿者,张建辉一律来者不拒,巨细悉收。最多的收了一包工头560万元。
从2006年开始,广西区纪委不断收到群众的举报信,反映张建辉在担任南宁市邕江堤岸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工程招投标中与一些承建商相互勾结,暗箱操作,帮助他人中标,并从中大肆收受钱财的情况。这些信件并非空穴来风,有名有姓,时间、地点、数额具体,可信度很高,引起了自治区纪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指示负责联系南宁市的自治区纪委纪检监察三室,对举报的内容进行初核。
按理说,张建辉一个处级干部,用不着自治区纪委直接调查。自治区纪委的直接调查表明举报反映的问题非同一般。
纪检监察三室是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查处过一系列的大案要案,战果显赫。他们接到领导的指示后,根据举报信的内容,多次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制定了周密的方案。
2006年5月,五一大假刚过。纪检监察三室开始启动对张建辉的经济问题的初核。在近半年时间里面,办案人员围绕张建辉的经济问题展开了全方位的调查取证,走访了大量的知情人,收集了不少与案件有关、有利的证据线索。这一系列举动,来得果断、坚决、秘密,张建辉浑然不知,还在收受别人的贿赂。2007年春节前在一个高消费场所门口,他收受一个体老板钱物的证据被调查组掌握。这一涉嫌违法的第一手资料和材料,为后来突破张建辉违纪违法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初步掌握张建辉违纪违法的部分事实后,调查组向自治区纪委领导作了全面汇报。自治区纪委立即作出对张建辉进行查处的决定,并协调南宁市纪委对张建辉的问题进行立案。
2007年3月27日,张建辉被采取组织措施——“双规”。
一开始,张建辉以为自己收受钱物都是“一对一”的进行,只有“你知我知”,态度比较恶劣,口口声声说自己没有任何的违纪违法问题。但在有办案经验丰富的调查人员面前,张建辉这一伎俩早被识破。他们不动声色,还是很耐心细致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同时又似乎不经意地亮出党纪国法的威慑力,让张建辉感到如泰山压顶。几经较量,张建辉节节败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抛出一招:“我本人有很多钱,放我一码,我愿意拿1000万元送给你们。”他以为建筑工程领域里那些腐败的“潜规则”在办案人员面前也可以顺畅无阻,不料却打错了算盘。可真是腚门露出来了,让人看到了屎迹。一个处级干部何来1000万元?张建辉弄巧成拙,更坚实了办案人员的信心。
接下来,张建辉犹如困兽:活动受限制,电话打不通,坐卧不安,想从办案人员嘴里探听已经掌握了他哪些材料,却一无所获,似乎又感觉到办案人员已经有很多证据在手。他终于崩溃下来。进入“双规”点的第六天,张建辉把自己的贿赂事实全部交代,并协助办案人员将自己涉及犯罪的现金、银行存折、房产证等共3100万元如数退出。
接受22人120多次的贿赂,开设66个银行账户,涉及犯罪金额3100多万元!张建辉这一“大手笔”,让查办过无数大案要案,见过大风大浪的办案人员感到十分震惊。
二
我对自己违法犯罪的行为,在思想上、在灵魂深处已有深刻的认识:一是没有认真改造世界观。党和人民的几十年培养教育,使自己从一名普通技术干部逐步成长为主持市级部门的处级领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务的升迁,手中掌握一定权力后,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信念、理想动摇了,党员的宗旨意识淡薄了,经受不住腐朽思想和拜金主义的侵蚀和考验,在工程建设管理中收受大量的不义之财,触犯了法律。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也严重扭曲,内心的追求是金钱和物质享受,贪图享乐的人生。
——张建辉《我的深刻检查》
与所有贪官一样,张建辉并不是一个与生俱来的腐败分子。他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富足的环境,经过自身的努力和组织的培养,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在他的人生经历中,也曾以勤奋好学而赢得同事、领导的钦佩和赞扬。
张建辉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困。从小没穿过鞋子,每天必须打赤脚走路上学。放学都是小跑回家,因为柏油路面太烫。
张建辉对这一情景记忆犹新,跟办案人员多次提起。在接受问话中,他对自己的成长过程不时流露出自豪:“我是1958年1月1日出生的,在武鸣县的一个乡村,很偏僻的一个乡村里面。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文革”期间上的高中,小学初中都是在“文革”时期上的,所以那时都没有好好认真地学习。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第一批就考上广西大学的土木系。我学的是水利专业。在农村的时候,我们是高中毕业回家也差不多干了两年才有这个高考的机会。在农村什么农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到学校以后,我们特别地珍惜,特别认真地学习。在学校里面,我自己感觉我的学习还是认真的,还是不错的。后来毕业就分配到武鸣县水利局工作,工作了6年多,也能够兢兢业业地干好自己的事情。后来,就调到南宁地区水利局,在那里干了4年,搞施工,搞一些管理。到1992年的时候,就从南宁地区水利局调到我们南宁市水利局来了。1993年3月份被提为南宁市水利局的副局长,到1999年5月份被提为南宁市水利局局长,2000年11月份就调到园林局做党委书记。2001年9月份调到邕江堤岸公司做了董事长、党支部书记,同时为了协调方便,市委和市政府还给我兼了市政府的副秘书长。这个过程,从我自己感受来讲是比较顺的。”
案发后单位同事客观评价他:“工作方面是有一定的魄力,敢想、敢做。”
可惜张建辉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珍惜来之不易的荣誉与地位。他走上领导岗位以后,长期痴迷于灯红酒绿,沉溺于酒色之中,思想上长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的状态,行为和操守不检点。从偶尔不回家,到一个月都不回家。置儿子、妻子、朋友、领导的劝告于不顾,八小时之外几乎都是和工头、相好泡在一起,追求的是功名利禄,过的是纸醉金迷的生活。他生活作风腐化,频繁出入一些高档的消费场所,并且跟一些个体老板来往非常密切。办案人员从张建辉的皮包里发现最多的就是各种桑拿、酒店等娱乐场所的贵宾卡、消费卡,可见张建辉平时经常出入这些场所。
他似乎十分懊悔:“从我参加工作以来也是党和人民给我几十年的培养和教育,能够担任到部门的正职领导,我觉得组织上,市委、市政府对我都不薄,而且给我的成长带来了很多平台和机会。但自己没有珍惜,所以自己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也对不起领导对我的重视和培养、信任。我自己心里面也后悔莫及,而且我这个行为对我自己的家庭造成很大的伤害。来到这里以后,我见不到自己的亲人,我心里面很酸痛很后悔,自己以前朝夕相处的亲人现在都不能见了。想想自己的妻子、孩子,他们都在外面受苦受难,因为我的原因,他们无脸面对这个社会、面对亲朋好友、面对自己的同事,这些都是我造成的,我觉得自己罪孽深重。”
这真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哀叹!一个本来很有前途的领导干部就这样跌倒了。
他为什么没有站住呢?主要是信仰出现了问题。一个人的信仰偏差了,就会迷失方向。
他在《我的深刻检查》中写道:
“随着职务的升迁和手中掌握一定权力后,自己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信念、理想动摇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了,特别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更是迷失了方向,经受不住腐朽思想和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和考验,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收受不义之财,违反了党纪国法,彻底丧失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资格。自己在人生观扭曲的同时也严重扭曲了人生的价值取向。内心追求的不是廉政为民的积极向上的快乐的人生,而是变成了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贪图享乐的人生。”
这种从根本上动摇是非常危险的。没有理想、信念,只有金钱了,只有欲望了,个人的欲望,贪得无厌的欲望。灵魂的扭曲,成了欲望的帮凶,使其千百倍地发酵和膨胀。
据张建辉交代,拉他下水的,是以前曾在武鸣县水利局共事过的顾某。2000年五一劳动节前,顾某找到他,表示想得到邕江堤防扩建工程一个标段的承包权。碍于老同事、老朋友的情面,张建辉把这一标段的承包权给了顾某。事后为了表示感谢,顾某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