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廉政网——最应关注的不只是“政坛年龄纪录” 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提款会被冻结卡吗_365bet有app吗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时评 > 理论观点

        最应关注的不只是“政坛年龄纪录”

        【字体: 】 【编辑日期:2010/4/30】 【作者:监察局】【阅读:】

         

           连日来,因年龄引发的网络新闻和争议火爆异常,较大的有这样三则,一是今年一月上任的济南市团委副书记张辉,因28岁突至副厅级官员,倍受质疑、争论,甚至已被冠以中国“最牛的公务员”之名;二是辽宁省本溪市“双推双考”选拔4名团干部,有3名为市领导干部子女,且有二人参加工作不过三、四年时间,当然也就年纪轻轻,再次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质疑,最终还落了个“推选无效”的结局;三是新科的41岁团中央书记陆昊,各媒体报道他时,最多的竟是关于他的“屡创中国政坛年龄纪录”,即:他在“27岁时成为国有大型企业的一把手,32岁当选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35岁担任北京市副市长,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个职位最年轻的上任者,现在他又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正部级官员”。虽对陆昊任职没有任何疑问,但不难发现,媒体关注的重心,仍是一位干部任职时的年龄。三件事,两疑问一赞扬,都是年龄,但评价一位干部,议论我们的干部提拔政策,难道就仅局限于年龄了吗?

          我以为,我们其实最不应该把眼光只局限在某一人任某职时的年龄上。因为,无论在历史上,在国际上,年轻人担重担、任要职的已不乏其人,也已无需例证。为什么独对现在某些年少者人任职有了异议和不满呢?同时,政坛成功人士的年轻是被称颂的资本,为什么偶尔冒出的年轻范例又要被质疑呢?由此,我也再次感到,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年龄,而是干部任用的本身,而是被任用干部的基本条件和履职情况。“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古语,而“扶不起的阿斗”,也是古例,同是年轻,可褒为“英雄”,可贬为“阿斗”,也再次证明,年龄不是问题,能力、机制、体制才是症结所在!

          还是回到前面提到的三例事上来。新科团中央书记之所以能得到一致好评,并不是因为他贵为部级领导,而是他一个个脚印印出的,一个个岗位的业绩比出来的,一件件工作干出来的。观其经历,陆昊“高中阶段即已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时西安市唯一一名中学生党员,也是西安共青团市委唯一的中学生委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比父亲入党还早一年多”;他“在20岁时成为“文革”后北大首位直选产生的学生会主席”;他27岁便“接手经营状况窘迫的北京市制呢厂”并使该厂“迅速扭亏为盈”,从而“连续两年当选纺织系统优秀厂长和扭亏增盈突出贡献厂长”,并获北京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他35岁时当选北京市副市长,但执政期间,已被人大代表称为“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者”,享有“最愿意与媒体沟通的北京市副市长之一”称号,如此经历、阅历、能力,能做到最年轻的部级官员,也该是名至实归了,也如媒体评论,“折射出中共选任﹑提拔年轻干部的一些新标准,即:理论水平和专业化背景、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表现、国际化视野等”。而另外两例,之所以会有众人质疑不满,甚至批评之声不绝,乃是被任用者实在难以服众,不只是年龄,更是任命的程序和手段,任命的形式和方法。前有“最牛公务员”一年甚至半年一台阶的窜升,后有三位拟任团市委领导的“市领导干部子女的背景”和组织部门认定的“任职资格和讨论环节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地方,如此任命干部,如此让年轻人快速成长,又怎能不引起民众的疑窦和诘问呢?如此任命,又怎能避免人们的指责和批评呢?

          其实,无论是工作,无论是个人的能力差异,无论是干部成长,我们对一名干部的升迁,关注点真不应是年龄,而该是这位干部是怎么成长起来,是以什么方式成长起来的,是选拔这些干部的机制、体制,是他成长起来后是否具备相应的学识、能力、水平,是他履职后做出的业绩,如果这些都公开了,都公正了,都公平了,都经得起检验了,年龄还有什么问题呢!(陈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