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寻寰中6月19日接受中国政府网访谈时,否认中国各级党政部门每年公款吃喝消耗掉3000亿元的说法,他认为该数据有夸大性,但他亦坦言政府接待的开支确实不小.
中国各级党政部门每年公款吃喝消耗掉的既然不是3000亿元,那到底有多少?寻寰中副局长没有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他坦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拿出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字挺难”。寻寰中的确说出了实话,但是,无论如何,中国各级党政部门每年的公款吃喝都不该是本“糊涂账”,不过,这本中国各级党政部门公款吃喝“糊涂账”的实际情况,却揭示了当前公款吃喝治理的痼疾:公务消费太不透明,也太缺少监督。
多年来,党和政府为从嘴上管住各级公务人员,出台了一系列的禁令,然而,具体的实施效果不能让人满意。为什么相关部门对于公款消费尤其是吃喝消费的规定越来越细、越来越严,公款吃喝的情况却大有日益恶化之势?寻寰中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拿出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字挺难”告诉我们,这个情况不好监督,因此就不好统计。然而,这个情况真的不好监督吗?河南省信阳市去年出台的“以官帽相威胁”的地方性禁酒令就吓怕了不少官员,因此,半年时间,该市竟然“节省”酒水费用高达4300万元,这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小县一年的财政收入,用这些钱可建四五十所小学!信阳禁酒令之所以能够如此有效,就在于敢于动真格,甚至敢于“突击检查”,一年间,上百名官员为此受到处分,这才是最终的“震慑力”!
对于这一严重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经作出批示,要求多部门合作治理,并要在刚性的制度上取得新的进展。什么是“刚性制度”?笔者认为,这些制度至少应包含如下内容:增大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增大政府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的公众参与力度,增大预算约束力度和预算外资金的约束力度。拿公款吃喝治理来说,就是要让相关部门增大在这方面的透明度,并让公众广泛参与。比如,各个地方能否有这样一个公众都看得懂的“阳光财政”――一个月或半年进行一次公款消费账目公示?或者,让一些公民代表广泛参与对财政的收支全过程的全程监督?国家相关部门能否及时、随机地提取到这些真实数据?然后,及时地对相关地方官员进行严密的吃喝监控?所有的这些,都应有一个规范性的制度在,而对于违反了制度的人,一定要按制度去严加惩处,这才能称得上是“刚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