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河南省登封市东金店乡东刘庄村村民李怀周牵头,联合乡亲和部分登封市民,在7月11日为登封市市委书记张学军立了一块功德碑。对此,有人赞同,也有人等着看笑话,说李怀周是个拍马屁的。张学军则表示,农民为他立碑一事,他还不知道,他也不赞成。
笔者不怀疑这位收废品农民立碑的纯正动机,也不怀疑市委书记拆“功德碑”的高尚情操。笔者只是想说,中国的老百姓太好了。他们把父母官本应该做的事当做恩惠,记挂心中,感恩戴德,时刻不忘,而且要千方百计地表达出来。不如此,他们会心中不安。可是,像张学军这样的父母官在我们的身边并不罕见,我们所见得到的父母官他们都把自己应尽的职责当做是对百姓的恩赐,为百姓谋福利是他们的天职,如果每个父母官做一件好事也要为其立碑,无形中会削弱“功德碑”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从法律角度看,李怀周为张学军立碑是一种合法行为。但这种行为夹杂着浓厚封建色彩的行为,跟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因为张学军只不过是个国家公务员,为民服务是他的本分,他在本职岗位上干得好,可以给他立功,给他奖励或奖金,但还不至于为他去立碑,如果一名公务员干得好了,人们就要为他立碑,那我们的国家将会出现一种“碑文化”现象,这是一种很不“文明”的封建现象,跟现代的文明法制是不相融的。
笔者清晰记得今年3月份,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做客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先锋论坛,以“我眼中的伯父周恩来”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周秉德说,周总理没有墓碑,但是他在老百姓心中有“心碑和口碑”,整个中国大地都有他的英灵。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有句歌词这样唱道:“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深刻道出了百姓“心碑和口碑”对为官从政者的重要分量。可见,农民为父母官所立的这碑那碑,不如老百姓的心碑和口碑,这才是父母官所应追求的真正业绩。
事隔五年之久,笔者仍忘不了时任河北赞皇县委书记王俊英的那次举动。他为段里沟修了一条山村公路,8个村的老百姓感其恩德,自发地为他竖了一块“功德碑”。让当地群众意外的是,王俊英在得知此事之后,亲手将“功德碑”拆除了。无独有偶,登封市市委书记张学军也发自肺腑说了一番话:“我在登封做的工作都是我应该做的,立碑不好,不应该搞个人崇拜,应该把碑拉走。”立碑本身不是农民的错,然而,一名真正为民请命的父母官,向来是不擅于接纳像功德碑这样厚重的“礼物”。因为他们一旦接受了第一块功德碑,恐怕接踵而至的会有第二块、第三块……届时,每一件民心工程都有一块功德碑尽现眼前,各地难免会兴起一股攀比风潮争立功德碑,这将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笔者之所以赞成市委书记张学军要求把碑拉走,这绝不是不买收废品农民的人情,而是这块功德碑所承载的分量太重了,仅凭张学军一个人是难以担当的。李怀周所立的这块功德碑,表面上是给张学军,实则是给广大父母官出了一道“难题”,不接受总有些过意不去,接受了之后必会遭致非议不断。在这道选择题上,我认为最佳的答复应该像王俊英那样果断,亲手将“功德碑”拆除,群众非但理解,还齐赞“公仆心”,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遏制有此欲望的农民百姓,动辄就为父母官立功德碑的焦渴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