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廉政网——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危害、原因及对策 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提款会被冻结卡吗_365bet有app吗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时评 > 理论观点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危害、原因及对策

        【字体: 】 【编辑日期:2010/4/30】 【作者:监察局】【阅读:】


         
          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完成各项任务,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他们工作生活在基层,和群众的关系如何,自身行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层乃至国家各项工作的开展,他们的犯罪行为更是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极大地破坏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就目前情况来看,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脱离群众的现象比较突出,欺压群众的事情时有发生。而脱离群众、失去群众监督是职务犯罪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危害

          1、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个别乡镇、村组干部缺乏带领群众走脱贫致富道路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衷于搞政绩工程,致使当地农业结构长期得不到合理调整,农村经济受到制约。一些乡镇、村组干部经济问题突出,引发部分干部之间的矛盾十分激烈,引起群众不满,大多数时间忙于上访告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生产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的农村干部因贪污受贿,挥霍浪费,拖跨了乡办、村办企业,破坏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环境,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影响了农村稳定。近几年来,一些农村集体越级上访的重要一点就是反映农村干部经济问题,有些农民因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整月、整季乃至整年集体上访,有时甚至演变成集体闹事,围堵党政机关,堵塞交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3、影响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影响了党和国家政策、法令在农村的贯彻实施。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逐步注重农村发展,农村基层组织财政的腰包越来越鼓,相应地“村官”们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坑农、骗农、害农和乱收费等问题时有发生,贪污受贿、吃喝玩乐、挥金如土也有所抬头。这些现象完全背离了服务农民的宗旨,丧失了一个党员干部应起的模范带头作用,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

          4、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的农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在土地管理、出租、买卖、建筑工程发包、购买农产品过程中贪污受贿,坑农害农,使当地群众蒙受巨大损失,严重损害了农民群众利益。

          二、导致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1、宗旨意识淡化,思想发生蜕变。从近年来查处的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不难发现,导致其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讲,职务犯罪反映了政治价值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堕落。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在学习、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观念的同时,一些不健康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思潮也不断浸入个别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头脑,使其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拒腐防变的能力逐渐减弱。从主观上讲,职务犯罪首先是自身思想的蜕变。一些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放松思想学习和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拜金主义、享乐思想滋生蔓延,攀比心理、失衡心理严重扭曲了他们的灵魂,把追逐金钱和享受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无视党纪国法,腐化堕落。

          2、法律观念淡薄,肆无忌惮敛财。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大多数时间囿于闭塞的人文环境,很少学法,更谈不上知法、懂法,自认为天高皇帝远,自己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加之私欲膨胀,变着法往自己腰包里搂钱。

          3、监督制约乏力,制度流于形式。随着党对农村工作政策的加强,大部分乡镇、站所及村组都能按照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办事,监督机制健全,贯彻落实制度有力,但仍有一部分乡镇村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财务管理混乱,缺乏监督,为一些干部犯罪留下可乘之机。从我们办理的一些案件中发现,主要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公开不经常,甚至有私设“小金库”,白条自收自支,会计、出纳一人兼,主管上级检查流于形式等问题。由此,导致了职务犯罪的发生。

          4、查办惩处失严,震慑作用不强。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在查办犯罪案件过程中确实存在取证难、认定难,加之惩戒过宽,尽管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查处了一批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但却出现了一个“虎头蛇尾”的现象,所查处的案件,判处缓刑的案件多,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三、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问题,不仅是制约“三农”问题解决的重大因素,而且也是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农村的健康发展,政策是关键,而保障稳定农村政策落实的是法制。为此,预防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发生,既是预防和解决腐败的重要内容,又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亟待引起各级党政机关的高度重视。要针对当前其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把预防这类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反腐败斗争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布局之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最大限度地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1、建立农村预防工作机制,开展网络化预防。农村地域广阔,人员居住比较分散,农村干部处于最基层,业务工作流量大,涉及面广,且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仅靠检察机关孤军作战是难以奏效的,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开展预防工作,走社会化预防的路子。一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农村预防工作机构,在各乡镇、站所、村组聘请预防联络员,制定工作计划和联系制度,明确职责,做到机构、人员、职责、制度四落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党政齐抓共管,纪检、检察监督指导,机关、站所、村组各负其责,共同参与的预防工作机制和预防工作网络,以推动农村预防工作全面有效开展。二要建立农村预防工作试点制度,以点带面,并充分发挥试点工作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形成点面结合、联手互动的预防格局,以推动农村预防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2、加强农村干部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宗旨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是要利用警示教育基地,开展直观警示教育;二是要依托党校阵地,开展廉洁自律、提醒教育,在工作中提醒,在生活中提醒,随时随地提醒,以增强农村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三是要扎根农村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预防监督效能,营造群防群治、群策群力的预防声势。

          3、加大打击和惩处力度,形成威慑效应,扩大预防效果。打击和惩处是预防犯罪的特殊手段。司法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大对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打击和惩处力度,构筑法律威慑防线,使农村干部不想、不敢、不能犯罪。

          4、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制度建设,深化预防效果。一是要增强乡镇、站所、村组工作透明度,切实落实“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要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强化镇与镇、村与村、镇与村之间的相互监督;三是要加强农村资金管理,堵塞漏洞,广泛推行民主理财制度,强化审计监督,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通过强化监督机制,堵塞漏洞,构筑制度防线,使农村干部不能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