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民而不扰民为本。古往今来,凡有远见卓识的执政者莫不把以民为本、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作为经世治国之道。作为新时期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应该站得更高,做得更好,始终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作为自己神圣的执政使命,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要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化解民忧,在感情上贴近群众。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从本质要求上讲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各级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始终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群众在你心里有多重,你在群众心里就有多重。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首先要在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亲近群众。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在工作中,领导干部既要到工作形势发展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和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尤其是到贫困地区、困难企业中去,到农村困难户、城市特困户、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众中去,真正了解群众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怨什么,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打开工作新局面,始终做到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要集中民智、科学决策、体现民意,在决策上代表群众。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宗旨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时,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我们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决策的根本依据,使各项政策、决策既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又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既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普遍愿望又照顾部分群众的特殊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共享和谐社会成果。
三要求真务实、促进发展、为民谋利,在生活上关心群众。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必须以强大的物质基础做保障,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思想政治和教育引导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不断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全社会形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达礼、知荣明耻的精神风貌,营造团结友爱、互谅互助、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广东省肇庆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曾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