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年的郧阳地委书记秘书到十堰市旅游局局长,从竹溪县副县长到郧县县委书记,再至十堰市市委副书记——蒋显福的“官运”可谓一路亨通。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他的成绩一度成为了家乡村民称道的“榜样”和“楷模”。然而,人生52岁这道坎他没能迈过去,这一年,他因受贿礼金32万多元而锒铛入狱。(11月29日《长江商报》)
在十堰市,坊间流传有一句这样的话:来时穷光蛋,走时蒋百万。尽管此话不很准确,却十分直观地反映出了蒋显福的贪婪。
当然,从受贿金额看,较之于那些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腐败大鳄来说,蒋的腐败行为只能算是“小儿科”。然正是这不起眼的“小儿科”,却真实地暴露出了一位贪官的“双面”性格和堕落轨迹。“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用这句民间俗语来刻画蒋的“双面”性,可谓恰如其份。
确实,蒋与那些“狮子口大开”的贪官有不同之处。作为重权在握的县委书记和市委副书记,他经手的项目和资金很多,有的甚至上亿元,但在这些大礼大贿面前,蒋或许畏惧于法律,或许还尚存一份清醒,能够经受住金钱的诱惑,表现出了一种“清廉”。然而,面对几千元的“小钱”,蒋对金钱的贪婪却又展露无遗,往往来者不拒,收钱办事,显露出了贪婪的本色。
而且,为达到疯狂谋利的目的,蒋对纪检、财务、干部问题特别用心。他亲自主抓了县宾馆、博物馆、县广场的修建和改造,并亲自为广告商承接广告。特别是他亲自抓“换届工程”,不顾别人的反对,一意孤行地将在群众中反响极大的“问题官员”提拔和交流到重要工作岗位。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蒋“热心”于这些具体事务,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对方的“小钱”。
对蒋的肆无忌惮、唯利是举行径,当地群众这样评价说,“在蒋显福的任期内,郧县的买卖官员很猖獗”,“郧县干部缺法律意识、缺政策观念、缺群众观念、缺德”。显见,蒋的利欲熏心,直接导致了当地政治生态环境的恶化。
好笑的是,案发后,蒋自己交待他一共向纪委等机关主动上交了4.7万的款项及其他财物。其实,这种收“大头”交“小头”的做法,只是贪官掩盖自己腐败行为、寻求心理安慰的一种伎俩,恰暴露出了贪官的双面性。正如《官场现形记》中所说,“背地里作乐,当面假撇清,这种不识抬举的,不应叫他上台盘”。
俗话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尽管蒋处心积虑地为自己的腐败行为“小心谨慎”,但最终仍落了锒铛入狱的下场。只是,面对其八旬父母跪求行人“救救我儿子”的悲凄声,蒋该为自己的腐败行为痛心疾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