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 春
四川达县金檀乡今年5月在其下属的南泥村探索建立了村支部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委会),对村支委和村委实施全面监督,取得明显效果后,7月在全乡推开。此举解决了农村长期存在的对村“两委”缺乏有效监督的状况,新颖而透明的监督模式使村民上访量大幅度下降,全乡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拥护,不少村民亲切地把村支部监委会称为“我们自己的纪委”。
实现基层民主的新形式
2007年5月,达县金檀乡党委书记黄晓军将一个足以让南泥村党支部书记杜泽礼大吃一惊的决定告诉他,“乡里决定在你们村成立村支部监督委员会,明说了吧,就是要监督你和村委会主任!”
这个决定很快就在南泥村变成了现实,并且于两个月后的7月在金檀乡全面实施。
推举监委会的成员时,金檀乡纪委书记赵容和几个乡干部来到南泥村,和南泥村的全体党员以及群众代表60余人一一单独谈话,由每个人推举监委会的主任1名,委员6名。
按照设计者的规划,村支部监委会在乡纪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与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平级,对村党员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监委会设主任1名(必须是党员和村支委),委员6名(可是党员,也可是非党员),主任和委员采用公推直选办法产生,由乡纪委确认。每届任期3年,实行区域代表制,1-2个社分配1名委员名额。同时实行任职回避制,不得由村社干部及其直系亲属担任委员。
监委会主要负责监督村“两委”班子、干部及全村党员,具体享有知情权、质询权、批评权、评价权、账务审查权、建议罢免权。
其中,账务审查权是很关键的一项权力。因为村级账务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是村民们最关心的话题。以前,一些村民因为村级账务不透明,总觉得有问题,进而引发对村“两委”的不信任。有了监委会以后,村级财务开支要经过村支部书记、监委会主任、社长和村上管账的文书4个人的签字,并且要盖上村委会的公章,才能报销。每月28日,村会计要到乡农经站统一做账,乡农经站在监委会审核的基础上再进行审核认定,将认定的收支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交监委会带回村里,并在村里的公示栏里进行公示。
以前比较传统的做法是在村设立纪检委员,但由于监督制度设计上的缺陷,难以产生有效的监督效果。金檀乡党委书记黄晓军说:“设立监委会,并对其职能进行了明确规定,延伸了乡镇纪委的工作手臂,改变了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职能在村里虚化的状况,党委政府有了具体的措施来服务农民。”
监委会的设立无疑把乡镇党委对村“两委”的监督落到了实处,改变了以前乡镇纪委对村“两委”监督滞后的被动局面,把事后监督变成了事前监督。
在采访中,杜泽礼指着窗外正在修建的花台告诉记者,“修这个花台就是经过村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监委会‘三委’的同意后才搞的。” 村委会主任王忠海则说,“以前办什么事情,我和村支部书记通通气就办了。现在有了监委会,要经过集体研究,多了监督,更容易走上正轨。我现在考虑问题更慎重,不象以前那么随意了。”金檀乡明珠村以前每年的招待费是2万多元,自今年成立村支部监委会后,通过监委会加强财务监督,该村今年2-8月7个月的招待费总额仅为1200余元。
带来了促发展的新风正气
10月26日,南泥村支部书记杜泽礼在接受《廉政了望》记者采访时,显得很轻松地说,“监委会不是对村支部的掣肘,而是对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帮助,有了监委会,分担了以前大量由‘两委’承担的工作,解决了许多群众的疑难问题,我这个村支部书记的工作好做多了。”
的确,监委会的工作职能并不仅仅局限于对村“两委”的监督。按照金檀乡党委书记黄晓军的说法,“监委会的设立就是要将村‘两委’的权力和责任进行再分配。监委会主任兼任农村工作信访员,帮助村‘两委’化解很多矛盾,解决了很多问题,对村‘两委’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近年来,由于乡镇部分职能弱化、乡村两级负债较大等因素,乡镇政府的公信力呈下降趋势,乡村干群关系不是很融洽,部分群众在一定程度上对基层干部产生了不信任的心理,遇事动辄到京赴省越级上访。而部分村干部要么不作为,要么乱作为,对群众反映的正当合理的问题也不认真解决,使得农村信访案件居高不下。
金檀乡各村的监委会成立后,主动承担了解决村级信访问题的职能,除定期到农户家里走访听取意见外,还设立了意见箱、公布了诉求电话,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一做好记载,将记载的内容及时反馈到村“两委”,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一般为3天)由村“两委”作出答复,该解决的必须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上报乡里。近几个月来,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0余条,主要涉及邻里纠纷、遗留问题等方面,截至目前,绝大多数已经得到了妥善处理。
——南泥村监委会督促解决了下属12社一笔拖欠了19年的集体购买农具贷款,使信用社恢复了对该社群众贷款申请审查。
——南泥村监委会主任张文培和其他成员顶着烈日监督通户公路建设,发现有的建筑商将水泥路变窄了1到2厘米,有的铺设的泥沙不够,遂立即责令纠正。
——在明珠村监委会的督促协调下,今年8月,该村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群众一改以前不信任的心理,决定自愿捐款370元,正式启动了大家多年期盼的近4公里的村道硬化工程。
——以前由于监管不到位,村民的退耕还林款常常被一些村干部挪用甚至克扣,现在经过村监委会的调研后建议乡政府直接将退耕还林款打入村民的个人账户,顺利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南泥村4社的村民唐志兵告诉记者,监委会的成立的确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社员有什么反映,马上就能得到解决,而以前就不一定了。
达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张玉华说:“村支部监委会成了沟通村干部和群众之间感情的纽带,及时督促村‘两委’解决了群众关心的问题,消除了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误会,大大提升了乡村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根本好转,党组织的执政基础得到了有力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