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中市廉政文化进学校研讨会上,来自市、县分管领导、一线工作者以及部分专家、学者,就廉政文化进学校意义、原则、途径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交流,为我市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决策依据。现就部分观点锦集如下,以飨读者。
刘谦祥(平昌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作为一个师范院校毕业生,我一直以来热心教育,关注教育;作为县委书记,对抓好一个地方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责任;廉政文化建设也是社会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为什么要重视廉政文化建设? 1、文化的作用影响深远。近年来,从查处的违纪违规的典型案件来看,我认为抓查处不如抓教育,抓教育不如抓制度设置,抓制度设置不如抓廉政文化建设。现在很多社会风气很难纠正,就如一棵数“冬天砍下去,春来发几枝”。现象愈积衍变成一种风气,风气日久积淀为一种文化。文化既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上,又表现在对社会的规范、调控作用上,还表现在对社会的凝聚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上,文化可以在无形中对民众进行教化,规范和约束大众行为,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2、廉政文化的作用极其重大。我理解为主要有八大作用。一是教化作用。廉政文化是新形势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建立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先进文化,是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应该具有更大的、特殊的教化作用。二是规范作用。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同样具有规范作用。三是鼓舞作用。新时期的廉政文化是一种以弘扬正气、鞭挞腐恶为己任的文化,自然对人们会产生一种激励、鼓舞作用。四是凝聚作用。它能够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量。五是监督作用。廉政文化的监督作用,不是其本身去监督,而是在于它能唤起人们的监督意识而去监督,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而激起人们去监督,通过公共媒体报道廉政动态和揭露腐败问题而告诉人们去监督。六是舆论导向作用。廉政文化是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强势文化,它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七是审美作用。廉政文化,是一种高尚的文化,是一种美文化,它不仅形式美,而且内容美,人们通过对廉政文化作品的审视,对廉政文化的领悟,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社会美感。八是解放思想作用。反腐倡廉思想的与时俱进离不开廉政文化的作用。所以,我曾说过,证实一个的实力靠经济,展示一个地方的魅力靠文化。廉政文化为什么要进校园?1、廉政工作的特殊要求。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廉政为民,是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特殊要求。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惩处与教育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工作体系,在抓惩处的同时要重在抓教育监督,抓廉政文化的形成,在学校要抓廉政教育和养成教育,这是也是新时期廉政建设的特殊要求。2、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古人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一代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社会的主人。学生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受到来自家庭的耳濡目染,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富有公平正义感,更多地向他们提供反腐败知识和信息,不仅帮助家庭、学校树立良好的风气,还可助推党风廉政建设。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抓好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可以使广大学生间接和直接受到教育。3、学校教育是一块特殊阵地。实践证明,最有成效的教育,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从娃娃抓起,一是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因此,开展廉政文化进学校活动、加强青少年的廉洁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全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取得实效?1、确立价值取向。对广大学生的廉政教育,要按照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将廉政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养学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奠定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基础。在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上,不能随意夸大其作用,要切合实际,力戒形式,力求实效,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培养未来适应型人才,推动学校廉政建设校务公开工作,助推社会风气转变。2、明确受众主体。要坚持可接受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可参与性原则。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坚持实行领导为示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责任机制。3、适应教育特点。一是解决学生廉政文化知、信、行的问题,让学生从小树立反腐倡廉意识。二是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小事抓起,规范学生行为。三是把廉政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全面掌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四是抓好校园文化的管理,包括学生着装、发式等,逐步探索建立封闭式的学校管理体系。4、重视成果运用。运用正反两个方面的成果,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把廉政文化融入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改革、督导学校评估,统筹考察对学校校长的人事任用。一是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上;二是促进和规范办学行为;三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四是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五是推动学校德育教育。
姚仕君(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三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没跟上”、“两个没有”,即,认识没跟上、制度没跟上、经费保障没跟上;没有统一的教学资料,没有在学校全面推开。如何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我认为首先必须明确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基本评价标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效果应该坚持四条标准,即领导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落实、学校风气纯正、校园廉政文化氛围浓厚。其次必须把握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基本途径,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要抓好阵地建设,搞好廉政宣传;搞好资源整合,注重结合渗透;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教育活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参与的积极性。第三必须完善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制度建设,保障活动能长期有效开展。要完善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廉政教育制度;建立经费保障制度。
李明刚(团市委副书记):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学校对于贯彻《惩防体系实施纲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学校团队组织是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主力军,要把学校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志愿者作为落实廉政文化进学校工作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结合青少年人才培养、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希望工程、手拉手活动、雏鹰行动和争当红军好后代等团队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廉洁教育活动,让学生以自己的形式陶冶情操,在自己组织的廉洁活动中耳濡目染,接受教育。
杨开玉(巴州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育决定着社会的未来。廉政文化进校园,对于培养学生敬廉崇洁的品德、弘扬整个社会的廉政文化、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巴州区主要实践:一是明确了校园廉政文化的基本内容;落实了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基本措施;三是创建了廉政文化进学校的工作监督机制。从实践看,有三点认识:一是要把握廉政文化进校园规律。重点要把握好校园文化开展的规律、德育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学发展的规律、青少年成长的规律。二是要找准廉政文化进学校的途径。在组织形式上,党支部统一领导是关键,党政齐抓共管是合力,各部门密切配合是优势,师生广泛参与是基础;在教育内容上,针对不同年级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和认知程度设置教育内容;在表现形式上,以艺术为主要手段,让艺术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感染人、教育人。三是要探索廉政文化进学校的长效机制。重点找准结合点,建立健全领导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
谢家松(通江县纪委副书记):当前,市场经济的某些消极作用冲击着青少年尚未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是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使青少年看重金钱,以金钱来衡量一切;二是社会上的极端利己主义和个人本位思想使中小学生趋于急功近利,出现庸俗的人际关系;三是学校的某些不正之风也直接误导了中小学生的判断。这些都迫切要求重视和推进学校廉政文化建设。我认为廉政文化进学校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县纪委、宣传部、教育、团委、学校的领导机制,形成抓工作的合力。二是分层施教,在学校领导班子、教职员工、中小学生中分别开展以“廉洁从政、勤俭办学”,“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敬廉崇洁、诚信守法”的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具体工作中做好学校与家庭、家长与学生、学校与学生、学校与社会衔接。
李 力(南江县纪委常委):廉政文化进学校既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廉政文化进学校中,应把握四个原则,注重四个结合,突出四个重点。四个原则:分类施教、灵活多样、正确引导、主次分明;四个结合:廉政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与开展三风(党风、行风、师德师风)建设、与法制教育、传统文化形式相结合;四个重点:明确主题、拓展途径、丰富载体、夯实保障。
赵志明(平昌中学副校长):廉政文化五进,实质上是学校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推进学校廉政文化建设不仅是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因此,深入推进学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学校的应尽之责。我认为学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应着重在融入上下工夫:一是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等不同对象,开展廉政教育;二是融入课堂教学,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设置廉政教学内容;三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学校宣传载体,传播廉政文化;四是融入常规管理,适时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益智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