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廉政网——财政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提款会被冻结卡吗_365bet有app吗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时评 > 理论观点

        财政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字体: 】 【编辑日期:2010/4/30】 【作者:监察局】【阅读:】


        ——财政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近年来,财政部党组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中央纪委全会、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部署与要求,紧密结合财政改革和财政业务工作实际,积极推进财政部门惩防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实施纲要颁布后,财政部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贯彻落实领导小组。2007年10月,财政部党组成立了反腐倡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部长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和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及一名副部长任副组长。部党组要求,要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财政工作大局之中,贯穿于财政政策法规的制定、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的总体设计之中。

            财政部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作用,坚持内外并举,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先后修订了《财政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规范财政管理严肃财政工作纪律的规定》等制度,制定了《财政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廉政预警工作实施意见》、《财政部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保障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以及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强化财政监督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规范性制度和办法,初步形成了责任机制、教育机制、制度机制、监督机制、惩治机制、预警机制等“六个机制”加改革措施的基本制度框架,并将相关制度汇编成《财政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关法规制度》,印发全国财政系统执行。

            部门预算改革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集中支付改革。中央各部门及所属7644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改革,纳入改革范围的资金达4763亿元。全国30多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本级、270多个地市、1000多个县(区)、超过16万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绝大部分省本级预算单位已全部实施了改革,逐步将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纳入改革范围。大部分省份已经将改革推进到地市,并积极向县乡延伸。在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的基础上,2007年又把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和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等中央专项资金纳入改革范围,并不断完善中央专项资金国库集中支付运行管理机制,逐步将地方配套专项资金纳入这一新机制运行管理。

            推广公务卡管理制度,完善国库集中收缴管理体系。印发了《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选择中央纪委、中国科学院、银监会等中央预算单位进行了试点。指导地方财政部门按照规范化的要求推进了公务卡试点。

            截至2007年9月底,中央通过改革方式累计实现非税收入67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1%。改革的资金范围已扩大到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所有政府非税收入。

            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推进绩效考评试点。严格控制项目支出申报规模,加强项目的论证、审核、遴选。继续进行项目清理工作,按轻重缓急合理排序。细化项目预算编制,切实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真实性。积极研究探索建立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开展项目支出预算按经济分类编制试点工作。将绩效管理理念引入到部门预算管理中,由注重投入转向注重产出。2008年预算编制扩大了绩效考评试点范围,共选择了74个部门的108个项目进行试点。

            加强结余资金的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研究修订了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加强了对结余资金的统筹管理。在编制2008年部门预算时,将部门结余资金情况和预算编制切实结合起来,要求部门净结余资金全部作为新增财力与当年财政拨款安排资金统筹使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按计划完成了单位自查和中介机构专项审核工作。会同中央组织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联合印发了加强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工作的通知,研究起草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收支两条线”改革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不断完善

            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和政策,扩大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加快非税收入征管体系建设。先后起草和完善了《罚没和扣押财物管理办法》、《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和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管理办法》等,重新修订了《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研究完善了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垃圾处理费、废旧电器回收处理基金等方面的征收使用管理政策。依法将新审批的收费基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指导、督促地方财政部门将体现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收入逐步纳入非税收入管理,扩大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研究开发和建立非税收入政策及票据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推行了“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监督、以票管收”的非税收入征管方式。

            扩大了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采取措施逐步将专项拨款、公共工程以及中小学教材等关系广大群众利益的项目纳入政府采购,扩大了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在进一步实施促进节能环保的政府采购政策、扩大产品范围的基础上,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代国务院研究起草了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出台了促进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预算管理、评估细则、政府采购合同管理等办法,促进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加大了中国电子化政府采购发展规划的研究力度,起草了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和实施办法,设计了全国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平台框架,并开始进行相关项目试点。根据应对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GPA)的要求,牵头组建了WTO《政府采购协议》研究工作组。

          加强对财政资金运行的监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效推进

            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了监督。组织了对10省养老保险基金决算的检查,对国有农垦企业清产核资结果的复查,对原交通部门车辆购置税稽征机构资产情况的检查,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专项检查,国有农场税费改革中央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以及军休人员安置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调查,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情况、就业再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执行规范津贴补贴改革政策等专项的检查,对查出的各类违法违纪问题作出了处理。

            结合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选取房地产行业、地方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上市公司等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存在多次受到投诉、社会反映较大、内部质量控制不严等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执业质量检查,促进了执业质量的提高。为切实履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财政部加强了对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担保公司、中国人民银行、汇金公司、汇达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的资产财务情况的检查,有效规范了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

            稳步开展中央部门第一步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加强对地方规范津贴补贴指导工作。财政部会同中央纪委等五部委,督促117个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认真核实津贴补贴发放水平。制定印发了规范京外中央国家机关津贴补贴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对26个中央部门所属的500多个二级京外单位进行了分类,制定了分职级津贴补贴标准。对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规范津贴补贴方案逐一进行审核,报经国务院批复执行。及时指导地方开展省以下机关规范津贴补贴有关工作。会同中央纪委等五部委对40个中央部门第一步规范津贴补贴实施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抽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李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