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长虹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某地提出党员干部要“换位思考”,就是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使每项决策都能充分反映群众愿望,体现群众利益,得到群众拥护。
换位思考,使他们做的一些事更得民心。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不仅重视村容村貌改善,也重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订单”培训,科技、法律、文化知识普及,村村聘请法律援助联络员等,都受到农民欢迎;城市建设中,注重小街小巷建设,因为这对居民来说更实惠。为让老城区居民有活动场所,拆迁的黄金地段不搞商业开发,而是搞广场绿地,虽然市财政没增加收入,反而支出一大笔钱,但赢得了群众的赞许。
“若要公道,打个颠倒”。不同环境、不同职业,有不同的愿望表达;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固有的思维习惯,使人们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难以体验别人的感受。换位思考,就是“打个颠倒”。一方在做出涉及另一方的决策时,不是仅仅考虑到自己的感情、愿望、利益,而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了解对方,理解对方。
对领导干部来说,善于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是十分重要的。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一些干部自以为是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但为何老百姓就是不领情?关键就是一些干部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把主观意愿强加到老百姓身上,没有体察百姓处境,体会百姓疾苦,摸清百姓期待。一些所谓的“惠民政策”、“民心工程”,不仅没有给群众带来好处,反而加重了群众负担,群众怨声载道。
换位思考,要求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办事、替人民谋利是政府的职责。政府的一切决策都应当体现人民群众的需求,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落实人民群众的利益。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是属于人民的,是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替人民做事,要想用得好,就要与老百姓换换角色,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用群众的眼光看问题,这样我们的决策就会更符合老百姓的愿望,更能体现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就会满意和支持。
换位思考,不仅是思维方式,也是工作方法,更是干部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群众的疾苦所在、需求所在、利益所在,才能理解群众的愿望,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摘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