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完善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后,中国石化周新民的新着《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考评实践》,于2008年元旦前夕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着作高度契合了中央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最新精神,是“领导者核心能力”这一自主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结晶,对于全面加强国有企业领导团队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为我国“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研究拓荒者,周新民在2006年4月出版了理论专着《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该书首次独具匠心地提出了“领导者核心能力”概念,构建了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层级体系和核心能力模型、考评、塑造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理论体系,被圈内一些专家学者称为“中国化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理论”;斯坦福大学亚洲中心主任谢德逊则称之为令人瞩目的“领导力秘籍”。
纵观《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考评实践》全书,无论在理论体系和内容拓展上,较之《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又有许多创新性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这是一部创新运用“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实践指南。全书充分展示出“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强大生命力,无论在核心能力考评实践基本定位和基本依据确立上,还是考评方法程序和考评结果运用标准规范上,都显示出中华民族之魂的本质内涵,展示出当代中国的发展潮流,体现出“国际化”与“中国化”、“市场化”与“国企化”相结合的鲜明特征。
其二,作者提炼升华的规律性认识,“为完善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办法”探索出一条新路。国有企业领导者是党的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国有企业领导者考核,一直基本沿用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标准和方法,针对性不够强。作者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辩证借鉴其他优秀成果,紧密结合国有企业领导者承担的责任与自身特点,开创性地构建起一整套领导者考评的标准体系、方法体系和结果运用体系,突破了传统樊篱,为考评领导干部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和新方法,实现了领导者考评方法的新跨越。
其三,书中对试点企业的考评案例分析,为继续推进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考评提供了样本和典范。某国企人事部门已成功对5家直属企业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了考核试点,涉及领导干部50人,参评人员608人。全书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对试点企业核心能力考评案例进行了详细解读,作者熟练运用立体式考评方法、诊断型考察模式和详析型分析思路,引入现代统计学分析路径和CCES信息技术手段,将数以万计的考评数据归类汇总,制作成115幅结果分析图表,既有考评结果归纳、分析思路梳理、班子整体分析、成员个体比较等基本信息,又有领导者个体能力现状“短板”揭示,真实、直观、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了核心能力考评结果分析超强的分辨能力和巨大的整合能力,为其他企业开展核心能力考评提供了科学详尽的参照样本。
其四,作者探索出的崭新考评模式,为变革传统的“德能勤绩廉”考核方法指明了方向。这部新着问世,标志着作者创立的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框架越来越清晰,问题解决思路越来越成熟,具体操作路径越来越明确。试点实践也充分证明,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和核心能力考评模型经受住了实践检验,核心能力考评软件及其配套分析功能经受了实际考验,基本实现了从“概略瞄准”到“精确瞄准”、“感性量才”到“科学量才”、“传统考核”到“创新考核”的质的飞跃。可以预料,随着这一创新型考评体系的推广运用,领导者选拔、考核、使用,真正从“潜规则”走向“显规则”、从“人治”走向“法治”将成为一种现实可能。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总结改革经验,坚定改革信念,使改革安全渡过“深水区”,是摆在各级决策者及组织人事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前不久,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进一步创新人事工作体制机制,要健全以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开放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提高人才评价水平。《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考评实践》所倡导的考评理念,提供的方法程序,展示的分析思路,在干部考评体制机制创新上无疑走在了前面。这也决定着这套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在今后的实践中将具有很强的延展性,纵向可以延伸到企业中层领导以及基层干部,横向能够运用到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干部、军队指挥干部。 (原载《中国监察》杂志2008年第6期,作者宋福范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原标题为《自主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结晶——读周新民新着<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考评实践>》)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考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