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抓住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抓住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要害,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开展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核心在于为民。我们将按照省、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全县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以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为重点的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强化民本意识、进取意识、执行意识和自律意识,切实解决真心为民、精神状态、工作落实和奢侈浪费的问题。着力从树立民本思想、畅通诉求渠道、搭建参与平台、推进阳光党务、开展惠民行动等五个方面,切实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为平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树立民本思想。把执政为民作为我们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的根本依据。按照“为民、开拓、务实、清廉”的要求,认真开展以“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和“争做为民、开拓、务实、清廉的模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
——畅通诉求渠道。注重把百姓关心受益和平昌经济社会发展的事紧密结合起来,健全畅通利益诉求机制和意见表达渠道。通过认真搞好来信来访,领导干部开展下访,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开辟“百姓视点”栏目,各级各部门成立专门的机构,设立接待日制度,建立书记、县长信箱等方式,让老百姓有地方讲话,有渠道反映意见和建议;对老百姓反映的诉求,能解决的,及时给予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努力创造条件,尽快给予解决;对不能解决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搭建参与平台。只有最大限度地让老百姓参与到党委、政府所领导的工作和活动中来,我们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落实程度才会提高,政治、经济、社会效益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把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作为搭建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平台的重要手段,坚持和完善县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及党代表意见、建议回复办理制度,扩大乡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搭建“阳光平台”。加强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充分发挥政协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聘请100名干部作风监督员,加强对干部作风的监督。
——推进阳光党务。坚持知情明政、认同参与的原则,深入推进阳光党务政务。知情才能明政,明政才能认同,认同才能参与。社会参与的程度取决于老百姓对党委、政府的号召、主张和活动的认同程度,老百姓的认同程度取决于其对党务、政务的知晓程度。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基本权利,围绕事关推动平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事关平昌各级党组织自身建设开展阳光党务;通过党务公开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建立会议开放制度和决策公开制度,开放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注重各方面群众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开放县委常委会和全委会、人大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乡镇党委会等会议,提前把有关议题进行公示,本着自愿的原则,吸收对有关议题感兴趣的老百姓参加。
——开展惠民行动。县委把2007年作为“老百姓认识干部年”,其目的就是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从能办得到的事情做起,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办好十件惠民实事为重点,认真开展以“311”活动为载体的“惠民连心行动”。从2007年起,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县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乡镇)、一个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一户贫困家庭;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时间不得少于100天;以“笔下民情、心中百姓”为主题,建立一本民情日记。同时,建立民评机制,实行老百姓一季度评议领导干部制度,把发言权、评判权、监督权放到基层交给老百姓,并把“惠民连心行动”的开展情况作为检验作风整顿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