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办公室新近出台一项规定:5年之内,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同一职务期间配备的小汽车,除经交通管理部门鉴定已达报废更新期限之外,一律不准更换。严禁各部门在领导班子换届之际,为领导干部配备和更换小轿车。闻此,不禁为郑州市的这一较真、务实之举击掌叫好。
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都配备有“与身份相称”的小轿车,似乎已成为“潜规则”。在一些人看来,小汽车成为象征官员身份的重要标识。故而,一些领导干部对此格外看重,频繁更换“坐骑”。
眼下一些官员不顾当地条件,不问政策许可,不管群众呼声,“坐骑”年年翻新,岁岁换样,甚至将原本完好无损、“新气”尚存的小汽车频繁更换,以彰显“本事”与“派头”,招来众人的非议和指责。
“换车”,看似小事,却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加剧了当地的财政负担,而且有损于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自行脱离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尽管“名车”开道,好不气派,但却伤了百姓情,寒了群众心。
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在乘车、换车时不妨想一想、看一看、算一算,来个换位思考,当地还有多少地方急需等钱用,还有多少问题急需解决,还有多少比换车更紧要的事要办……别在换车问题上让群众戳脊梁骨。好钢应当用在刀刃上,如果将购买车的钱节省下来,可让多少贫困家庭衣食无忧,让多少困难企业渡过难关,让多少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能为群众解决多少实际困难……
郑州市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出台了硬规定,规范领导换车,这一做法值得肯定和倡导。当然,更要从制度源头上堵塞漏洞,革除车辆问题上的攀比、奢侈之风!